防暴电磁阀和普通电磁阀的区别
普通电磁阀和防暴电磁阀的区别是体现在接线盒子上,所谓的防暴即是指电磁头锁引发的电流波动等能量变换不足以点燃对应环境气体,说简单点就是电磁头动作所需要的能量暴露在可燃气体下很危险。
防爆电磁阀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阀门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防爆等级的划分标准
防爆的基本原理
爆炸的概念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2 )氧气:空气。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为什么要防爆
易爆物质 :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 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氧气 :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点燃源 :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仪表防爆的原理
险场所危险性划分:
爆炸性物质 |
区域定危义 |
中国标准 |
北美标准 |
气体(CLASS Ⅰ) |
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
0 区 |
Div.1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
1 区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
2 区 |
Div.2 |
粉尘或纤维(CLASS Ⅱ/Ⅲ) |
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 ,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
10 区 |
Div.1 |
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
11 区 |
Div.2 |
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序号 |
防爆型式 |
代号 |
国家标准 |
防爆措施 |
适用区域 |
1 |
隔爆型 |
d |
GB3836.2 |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
Zone1,Zone2 |
2 |
增安型 |
e |
GB3836.3 |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
Zone1,Zone2 |
3 |
本安型 |
ia |
GB3836.4 |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
Zone0-2 |
本安型 |
ib |
GB3836.4 |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
Zone1,Zone2 |
4 |
正压型 |
p |
GB3836.5 |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
Zone1,Zone2 |
5 |
充油型 |
o |
GB3836.6 |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
Zone1,Zone2 |
6 |
充砂型 |
q |
GB3836.7 |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
Zone1,Zone2 |
7 |
无火花型 |
n |
GB3836.8 |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
Zone2 |
8 |
浇封型 |
m |
GB3836.9 |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
Zone1,Zone2 |
9 |
气密型 |
h |
GB3836.10 |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
Zone1,Zone2 |
防爆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 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 如下表 :
工况类别 |
气体分类 |
代表性气体 |
最小引爆火花能量 |
矿井下 |
Ⅰ |
甲烷 |
0.280mJ |
矿井外的工厂 |
ⅡA |
丙烷 |
0.180mJ |
ⅡB |
乙烯 |
0.060mJ |
ⅡC |
氢气 |
0.019mJ |
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三个 CLASS( 类别 ):CLASS Ⅰ气体和蒸气 ; CLASS Ⅱ 尘埃 ; CLASS Ⅲ纤维 . 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 Group( 组 ) :
组名 |
代表性气体或尘埃 |
A |
乙炔 |
B |
氢气 |
C |
乙烯 |
D |
丙烷 |
E |
金属尘埃 |
F |
煤炭尘埃 |
G |
谷物尘埃 |
气体温度组别划分:
温度组别 |
安全的物体表面温度 |
常见爆炸性气体 |
T1 |
≤ 450℃ |
氢气、丙烯腈等 46 种 |
T2 |
≤ 300℃ |
乙炔、乙烯等 47 种 |
T3 |
≤ 200℃ |
汽油、丁烯醛等 36 种 |
T4 |
≤ 135℃ |
乙醛、四氟乙烯等 6 种 |
T5 |
≤ 100℃ |
二硫化碳 |
T6 |
≤ 85℃ |
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 |
仪表的防爆标志
Ex(ia)ⅡC T6 的含义 :
标志内容 |
符号 |
含义 |
防爆声明 |
Ex |
符合某种防爆标准,如我国的国家标准 |
防爆方式 |
ia |
采用 ia 级本质安全防爆方法,可安装在 0 区 |
气体类别 |
ⅡC |
被允许涉及ⅡC 类爆炸性气体 |
温度组别 |
T6 |
仪表表面温度不超过 85℃ |
Ex(ia)ⅡC 的含义 :
标志内容 |
符号 |
含义 |
防爆声明 |
Ex |
符合欧洲防爆标准 |
防爆方式 |
ia |
采用 ia 级本质安全防爆方法,可安装在 0 区 |
气体类别 |
ⅡC |
被允许涉及ⅡC 类爆炸性气体 |
注 : 该标志中无温度组别项 , 说明该仪表不与爆炸性气体直接接触 .
防爆术语
有关防爆术语及标准
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
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 Um
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
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 Uoc
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
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 Isc
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 Ca
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 La
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
防爆标志格式说明
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防爆标志格式:
Ex (ia) ⅡC T4
防爆标记防爆等级气体组别温度组别
防爆等级说明: ia 等级: 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和二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 2.0 ; 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5 ; 二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0 。 注:有火花的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气密外壳或加倍提高安全系数。 ib 等级 : 在正常工作和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 2.0 ; 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5 。 正常工作时,有火花的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或气密外壳保护,并且有故障自显示的措施,一个故障 时安全系数为 1.0 。
防爆国家标准(GB3836)分析 关于防爆型式及类别、级别、组别 一、 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 0 区、 1 区和 2 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 20 区、 21 区和 22 区。 针对爆炸性气体环境, GB 3836.14 — 2000 标准中规定: 0 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 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 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在此,“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危险物质 |
长期存在 ( 大于 1 000 h/年 ) |
正常运行时存在 (10-1 000 h/年 ) |
仅在不正常时存在( 少于 10 h/年 ) |
气体 |
0 区 |
1 区 |
2 区 |
二、 防爆标志解析 防爆电气设备按 GB 3836 标准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内容包括: 防爆型式 + 设备类别 + 气体组别 + 温度组别 以NTAR-3000产品为例, NTAR-3000的防爆标志:ExdⅡBT5, 下面做具体说明: 1. 防爆类型
防爆型式 |
防爆型式标志 |
防爆型式 |
防爆型式标志 |
隔爆型 |
Ex d |
充砂型 |
Ex q |
增安型 |
Ex e |
浇封型 |
Ex m |
正压型 |
Ex p |
n型 |
Ex n |
本安型 |
Exia / Exib |
特殊型 |
Ex s |
油浸型 |
Ex o |
粉尘防爆型 |
DIP A / DIP B |
(NTAR-3000属于隔爆型防爆型式。) 2. 设备类别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 I 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II 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II 类隔爆型“ d ”和本质安全型“ i ”电气设备又分为 IIA 、 IIB 、和 IIC 类。 (NTAR-3000属于 II 类电气设备,可以使用在除煤矿以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 3. 气体组别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标志着其爆炸危险程度的高低,爆炸性混合物的传爆能力越大,其危险性越高。爆炸性混合物的传爆能力可用最大试验安全间隙表示。同时,爆炸性气体、液体蒸汽、薄雾被点燃的难易程度也标志着其爆炸危险程度的高低,它用最小点燃电流比表示。 II 类隔爆型电气设备或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进一步分为 IIA 、 IIB 和 IIC 类。 如下表所示。
气体组别 |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MESG (mm) |
最小点燃电流比 MICR |
IIA |
MESG≥0.9 |
MICR > 0.8 |
IIB |
0.9 > MESG > 0.5 |
0.8≥MICR≥0.45 |
IIC |
0.5≥MESG |
0.45 > MICR |
(NTAR-3000可以使用于具有 IIB 类爆炸性气体环境,也可以用于 IIA 的环境。) 4. 温度组别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是能被点燃的温度极限值。 电气设备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 T1 ~ T6 组,使得对应的 T1 ~ T6 组的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能超过对应的温度组别的允许值。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和可燃性气体或蒸汽的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级别IEC/EN /GB 3836 |
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T [℃] |
可燃性物质的点燃温度[℃] |
T1 |
450 |
T > 450 |
T2 |
300 |
450≥ T > 300 |
T3 |
200 |
300≥ T > 200 |
T4 |
135 |
200≥ T > 135 |
T5 |
100 |
135≥ T > 100 |
T6 |
85 |
100≥ T > 8 |
这是与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 40 ℃ 时)的最高表面温度,点燃能量与点燃温度无关。 (NTAR-3000是 T5 温度组别) 三、 名词解释 隔爆型电气设备( d ):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 e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i ):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